最近是不是都流行書名很長,這本書全名《深度思考:從深藍到AlphaGo,了解人工智慧的未來、探索人類創造力的本質,大腦最後防線與機器鬥智的終極故事》,原文 Deep Thinking: Where Machine Intelligence Ends and Human Creativity Begins(英文書名短了一點但還是很長),本文簡單分享看完本書之想法,整篇幾乎都是我的雜感沒什麼提到書的內容。
作者 Garry Kasparov,1963年在當時為蘇聯加盟國的亞塞拜然 (Azerbaijan) 首都巴庫 (Baku) 出生,為西洋棋特級大師 (Grandmaster)。題外話,印象中亞塞拜然跟台灣關係不太好,所以拿台灣護照要去那邊非常困難。隔壁喬治亞 (Georgia) 則是直接禁止台灣護照持有者入境。
作者長期支持民主運動與人權相關議題,所以俄羅斯政府對他頗有意見,他在 2014年取得克羅埃西亞 (Croatia) 國籍,還跟克羅埃西亞總統下過棋,雖然他現在好像住在美國。總之這本書大致上可以說是他的回憶錄,回憶當時與 IBM 的超級電腦們對決的歷史。
題外話之二,作者除了跟電腦對戰之外,1999年他還跟「全世界」比賽 (Kasparov versus the World),由全世界的人線上投票(加上四位西洋棋大師討論)決定下一步要走什麼,每一步有 24小時的時間可以考慮,這簡直是在測試「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句話。最後整場比賽耗大概了四個月,整個過程中大概有五萬人次來自 75個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參與,猜猜最後誰贏了?看到最後就知道。
大 AI 時代
現在在學校可以發現大 AI 時代已經開始,前年我上了一門課叫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 ,當年註冊人數超過 1500人(以往都是 200人上下),讓學校不得不開了三間教室(對,the good old days 還能去學校坐在教室裡面的時代),一間可以看到教授本人,其他兩間可以在投影幕上看到教授在講話,可以遠端舉手,雖然第三周之後好像連一間教室都坐不滿,因為大家都在家看直播(或者事後看錄影,可以轉 1.5倍速)。
現在 2021年不管什麼領域的人都開始 AI,只要寫一行 import sklearn 就可說我 research topic 是 AI。但這究竟是否只是個 hype,值得繼續觀察。至於 AI 究竟有沒有實際用途,還是只是關在象牙塔紙上談兵?我自己做一陣子發現,現實有太多奇奇怪怪的問題要解決(你事先永遠預想不到的奇怪問題,跟什麼 A 不 AI 都沒有關係,例如:行政上的問題、人的問題之類的)。比如說想要分析 data 那第一步一定要先有 data,結果負責生 data 的人說他很忙一直不給你 data,或者發現要取得足量且乾淨的 data 可能要花上非常長的時間。現實世界沒有那麼美好,所有狗屁倒灶的事都會發生。最後發現當你越想了解並解釋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比想像中還要複雜太多。
西洋棋 Chess 與《后翼棄兵》
最近西洋棋突然因為《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在我身邊爆紅,我室友不知從哪裡生出了一副西洋棋,造成我們每天沒事都在對弈。下了許多盤棋被室友虐殺之後,他覺得有點無趣,所以就決定教我怎麼下棋,加上我去 YouTube 看了許多教學,現在勉強可以勢均力敵。相較於台灣在玩的象棋(有車馬炮那種),我覺得西洋棋比較燒腦,可能原因之一:新手上路不太會玩,所以每一步都要想很久。之二:棋盤很擠,「劍拔弩張」非常適合形容西洋棋的盤面,常常你需要思考到很多步之後,而且每顆棋子都互相牽制、卡來卡去。
所以誰贏了?
還記得剛剛提到的對抗世界大比賽嗎?四個月之後超過 60 moves 之後有 51%的民眾投票說,該投降了,五萬個臭皮匠還是沒辦法勝過一個諸葛亮。寫到這邊又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情 Twitch Plays Pokemon,2014年時有人在 Twitch 發起實驗,請大家一起玩神奇寶貝(對不起老人不習慣叫寶可夢)控制小智,每個人都可以輸入指令上下左右 AB 之類的,經過 16天之後終於破關。有趣的是整個過程中會看到有一堆來亂的人,想要放生神奇寶貝之類的,同時也有許多人想要破關,很像真實社會的縮影,過程中也發展出了一些機制來防止民眾亂入搗亂,離題太遠,有興趣者自行參閱這個完整版影片,真的是「舉步維艱」。
阿貓是阿狗
講了這麼多,這本書還算有趣,雖然有些段落就是一些人機對弈的歷史,我個人是覺得略嫌無趣,不過扣除這些整體而言蠻有內容,推薦(對西洋棋、AI 人工智慧、IBM 之類主題)有興趣者可看。每次當有人在高談 AI 人工智慧或者 ML 機器學習之類,我都會想到這張阿貓是阿狗的 meme。最後還是要說,人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