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寫過電影觀後感所以決定來試寫看看,如果你是在考慮要不要看這部片然後 Google 到這篇文章的話,我會建議你去看,看完電影再來看這篇文章。你想直接往下看也沒差,我應該不會暴雷。
一般這種影評文章的開頭就是放電影海報,演員誰誰誰某大咖小咖,我才不要勒。先談談演員名稱翻譯成一長串中文對我而言有點小困擾,並不是說不好,而是有時候與非中文民眾談到時不知道他原本的名字該怎麼發音。之前想說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就亂念 Show Jackman 想當然而沒人知道我在講誰,還以為是羅志祥,雖然這應該是我的問題比較大。電影片名也是,不過這算是台灣一大特色,對吧《刺激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好刺激。
回歸正題,這部是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2015 年的片子,所以不太意外的會出現愛情、出軌、生與死以及許多微掉書袋的內容,加上本片主角是哲學系教授,演《雲端情人》(Her) 的 Joaquin Phoenix 大大,所以要有良好觀影體驗的話得先去上哲學概論。女主角是教授的正妹學生 Emma Stone,《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 的那位水水,沒錯就是師生戀。先聲明我對哲學不是很熟,所以我決應採用 Cunningham’s Law(好像有點誤用就是了),歡迎大家來更正我。(Cunningham’s Law: the best wa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internet is not to ask a question; it’s to post the wrong answer.)
人生的意義──罪與罰
又來了,又要尋找人生的意義。這位哲學系教授 aka 男主角本人表示人生沒啥意義,不知道活著幹啥,不如歸去,所謂哲學都只是口頭自慰 (verbal masturbation),因此他在電影裡提到我寫的這篇文章,還有大溪地與高更 (Paul Gauguin)
這個厭世狀態一直持續到有一天他在跟史東妹仔約會的時候偷聽到隔壁桌講話,說有個法官很壞,希望他可以去死之類的。所以他就決定去殺那個法官,儘管他根本不認識那個法官,這就是他人生的意義。他覺得少了壞人世界會更美好,但誰有資格定義誰是壞人呢?什麼是壞?看到這邊就會覺得這也太荒謬了吧。這好像杜斯妥也夫斯基小說《罪與罰》的翻版,在書中學生殺了他認為對社會沒有貢獻的包租婆,結果後來發現教授的桌上就放著這本書。書上還寫著那個壞法官名字跟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名句「平庸之惡」 (the banality of evil),看到這本書又看到這句話就知道事情大條了。題外話,漢娜鄂蘭好像也有師生戀過,另外拍肩大師江前院長似乎跟漢娜鄂蘭也有一點交情。
他們在偷聽隔壁桌講話時, 男主角內心講了一句蠻有道理的話
Hoping is bullshit! You need to act.
說得非常好,感覺是可以列印出來貼在牆上的那種格言,上聯「希望沒屁用」,下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橫批「上短下長」。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之自欺 (Bad Faith)
裡面提到一堆跟存在主義「有關」的人物,像是齊克果 (Kierkegaard)、杜斯妥也夫斯基 (Dostoevsky)、沙特 (Sartre)、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 等等。教授覺得人生就是荒謬,這也是卡謬 (Albert Camus) 強調人生在世的荒謬感,雖然卡謬哥覺得自己並不是存在主義的一員。
我跟存在主義不很熟,只是看了這部片子突然憶起沙特講的 Bad Faith (好像譯成「自欺」),(別忘了 Cunningham’s Law,歡迎指正),大概是在說我們常常說自己沒有選擇、身不由己啊、我也是不得已啊。沙特表示「大錯特錯!下面一位!」,我們常常忘記自己其實是自由的,我們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自由,只是我們都放棄了自己的自由。其實你是有選擇的,你隨時可以去當北台灣陶淵明,或者電影中教授就跑去殺人,還成功(暴雷一時爽)。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是你用了各種理由來限制你自己。
那為什麼大家常常說自己沒有選擇呢?因為 Hell is other people (好像譯成「他人即地獄」),大家在意別人的眼光、世俗、道德常規的約束,教授在電影裡有嗆這句話。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會出現 Bad Faith,忘了我們其實是自由的。我覺得卡謬《異鄉人》的主角就是典型的不在乎世俗眼光之人,不迎合世俗的常規,自己走自己的路,不過他卻是不屬於這世界的「異鄉人」。
命運、運氣
男女主角後來在很像夜市的命運大轉盤中玩猜數字遊戲,結果男主角一猜就中,獲得獎品手電筒一隻(這手電筒真的是…)。另一部 Woody Allen 的片《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 也在講類似的議題,有時候你會遇到一些事情覺得很扯,但你有沒有想過最扯的是你現在居然在這個世界上,還在茫茫網路大海中看到這篇文章。想到以前看的一部電影《美國情緣》(Serendipity),我記得劇情有點芭樂,這個電影名翻譯也是很無言。Serendipity 這麼美的字,美國情緣…哈囉?
How accidental our existences are, really, and how full of influence by circumstance. — Louis Kahn
雖然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中間開始有點走鐘,哲學部分也算是蜻蜓點水(嗎?),結局蠻鳥。但綜合以上,我還是蠻推薦。別忘了,你是自由的,比你想像的更自由,但別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