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異鄉人?讀卡謬《異鄉人》

CCHsu
5 min readOct 2, 2020

--

幾乎快被談到爛掉的作品,又譯為《局外人》(The Stranger),作者為卡謬 (Albert Camus, 1913–1960),但我還是想寫一下,讓他更爛一點。前幾天重拾這本《異鄉人》,有與之前大學時期第一次讀時不同的感受,以此文記錄。

離題一下之一

最近忽然意識到很詭異的事情(lag 很久),台灣是不是都翻譯別人的姓 (last name) 而已,還是我搞錯,像卡謬 (Albert Camus)、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之類的中文翻譯都不一樣,但他們其實名 (first name) 一樣,另外像是牛頓 (Isaac Newton)、川普 (Donald Trump)、梅克爾 (Angela Merkel) 之類也都是叫姓而已。如果今天只叫蔡、馬、陳,好像有點怪。

離題一下之二

近期發現自己講話時常不經意的引起尷尬氣氛,不是講爛笑話引起的那種,雖然那種也很尷尬。近日發生幾次的事件讓我意識到,真的請三思而後講,其一:跟中國人講話時談到瑞士非常保守,有個州到 1990年代才讓女生投票。其二:跟大於 30歲的博士生聊天,提到先前聽說大於 30歲記憶力、學習能力以及體力開始變差,不太可能像之前一樣快速學習新的東西。其三:打球的時候認識幾個阿伯等級球友,不小心說出老人好像都不太會用手機。

講話要圓融、指標也要圓融,換尿布有男有女;蘇黎世金城武攝於機場

回歸正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話應該可以代表本書主角的心聲,他之所以被視為「異鄉人」或「局外人」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都不符合「正常」的社會價值觀,母親死了,他沒哭,不知道她幾歲。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行為都可以被視為離經叛道,但什麼是正常?主角冷血、沒有人性嗎?但什麼是人性呢?如果我們有共同的人性,那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呢?

我的理解啦,歡迎指正。說人性「本」怎樣,這句話已經隱含了有「人性」這個東西存在且每個人都有一樣的「人性」,不管他是善還是惡。可是存在主義的 Slogan「存在先於本質」,也就是說人類沒有所謂共有的「人性」,我存在然後我自己定義自己的「人性」。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一點是務必切記我們擁有「無限的自由」,雖然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無限自由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十分慌恐,不知如何選擇。怕.jpg

還是一樣的太陽、一樣的光亮、一樣的沙灘,不要亂開槍。蘇黎世金城武攝於海邊

電車難題

如果殺一個人可以救一百個人,你殺嗎?如果那個人是你的親朋好友?那如果殺一百個人可以救一萬個人,你殺嗎?如果要用三刀把一個蛋糕分給五個小朋友,你殺嗎?這個大哉問以前卡謬跟沙特就曾經戰過。

卡謬覺得因為我們有「人性」,所以當然不能這樣,不管能救幾千萬個人都一樣,殺人就是不行,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卡謬覺得自己不是存在主義的一員。而以沙特的看法,「共同的人性」這件事情其實就違背了「存在先於本質」這句話,我們不能說「正常人應該要怎樣怎樣」,因為沒有人應該要怎樣怎樣,全部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有絕對的自由。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是你要負起全部的責任。

另外卡謬覺得人生很荒謬,像是日復一日辛苦推著大石頭上山,最後卻徒勞無功的掉下來,重新推起。沙特卻認為人生並不荒謬,而且如果你相信人生荒謬,對人生也沒有什麼幫助(嗎)。他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只不過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同,意義是自己賦予的。

誰對誰錯呢?我的觀察啦,好像世界上其實沒有什麼對錯,大家都有不一樣的想法。我的作法通常是,相信我相信的並尊重跟我想法不一樣的,然後心裡暗笑他的迂,沒啦,尊重友善包容。

蘇黎世金城武攝於沙漠

所以?

好像不只《異鄉人》的主角,我覺得在卡夫卡或者村上春樹的書中也常常看到這種人物的影子,對世界毫不關心、冷眼旁觀或者與整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相悖者,不過現實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這種人的話,也許會有一種超現實的夢境感吧。到目前為止淺嚐存在主義的一陣子的我覺得,它提供了許多以前從來沒想過看事情、看人生的角度與方式,但我還是不太明白它到底在講什麼,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越寫文章越覺得要有自己的想法真的很難,尤其是當今網路發達,隨處可查到別人的想法,複製別人的想法很簡單,把它占為己有假裝是自己的想法真的太容易且太舒服了,會讓你有偽裝的成就感,以為那就是你自己的想法。但仔細想想,其實也不用仔細想,那就不是你的想法,別裝了。

--

--

CCHsu
CCHsu

Written by CCHsu

蘇黎世金城武 at ETH Zürich | 一大堆廢文 | 所有文章列表 https://chichinghsu.github.io/index/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