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友下定決心離開瑞士回台,留下這本《解憂雜貨店》讓我得以在冬季漫漫長夜閱讀這本在台灣無人不知的經典名著。說來慚愧,對於這本書我早已久仰大名好幾年,但一直沒有拿起來讀(世界 800 萬人飆淚!)。本書大綱就是有一間雜貨店可以幫你排解憂愁(正派經營的那種),aka 解憂雜貨店。相對於此書日文書名《浪矢雜貨店的奇蹟》或者英文 Miracles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e,我認為《解憂雜貨店》這個名字較佳。
第一本東野圭吾嗎
其實嚴格來說這本並不是我讀的第一本東野圭吾,第一本應是《戀愛纜車》,which is also 之前另位朋友離開瑞士時留下來的書。當時看完並沒有太多感覺,只覺得會不會太瞎?難怪《戀愛纜車》沒有很有名。不過這次看《解憂雜貨店》可理解到為何這本書是他最有名的書之一,雖然還是很瞎。作者才華洋溢、時空錯置的敘事手法讓人讀來一直有種,咦?喔!咦?喔!(不是救護車)的佩服感。
可是不得不說讀起來常有明顯斧鑿痕跡、誇張巧合跟穿插說教口氣,有點讓人出戲。此書並沒有什麼殺人、屍體之類的傳統推理小說可能出現的元素,不過裡面居然寫到要炒房地產致富,要確定耶!?雖然如此仍然瑕不掩瑜,我還是會推薦沒看過的民眾們有空可以看一下,可以在冬日的寒意中為你帶來小小溫暖。據說後來還出了電影版,我是沒有看,但看預告片感覺很溫馨的樣子。
又到了尾聲
一年又接近尾聲,此文也到了尾聲,前陣子又從另位朋友獲得另一本書。這樣看起來我好像一直在拿別人的書,畢竟身在異鄉中文實體書如鳳毛麟角,我會稱這個行為為共享書籍。此書為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裡面有一章〈在十二月〉提到「十二月的每一日跟其他時候的每一日沒有什麼兩樣」,我自己會稱這是標準的 yes and no 句,也就是說乍看之下好像沒錯,仔細想想好像又錯,但其實沒有對錯的句子。德文裡面正好有個詞 Jein 為 yes (Ja) 與 no (Nein) 的組合,接近完美的形容了這個狀況。
十二月躊躇,十二月是「不得不」。拒絕結束也得結束,懶得開始也得開始。我想沒有誰會因為日曆撕到最後而法喜充滿吧,即使這一年過得再不好都終究會遲疑,這是人的惜情。
〈在十二月〉《我與貍奴不出門》
歲末年終,總是感傷,但每個結束都是另一個開始。今年初給自己訂的其中一個目標:每個月至少要產出兩篇廢文,結果八月和十月的時候偷懶各少一篇,真是對不起各位讀者(根本沒人發現好嗎)。另外,從後台數據發現大家對於碩士生活的文章非常有興趣,可惜我的碩士生涯已在前幾周正式畫下句點。接下來大家好像多看旅遊廢文,最沒有人想看的是書的心得,所以這篇就是書的心得。回首今年,時間總是過得又快又慢,不知道大家今年過得好不好?至於我,我想你已經知道我的回答,就是 Jein!